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104例诊治分析

作者:冯勇; 周崇高*; 李碧香; 许光; 邹婵娟; 夏仁鹏; 赵凡; 马体栋; 肖咏; 彭琨; 李明
来源: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1, 20(11): 1048-1069.

摘要

目的总结不同胎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内科收治的10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胎龄、发病日龄、出生体重、首发症状、入院时吸氧及气管插管情况、气腹情况、出现症状到手术的时间、穿孔位置、胃壁肌层缺损长度、手术方式、合并消化道畸形情况、合并其他畸形情况、留置胃管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败血症、开始喂养时间、总住院时间、静脉营养天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预后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04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中男73例(70.2%),女31例(29.8%);出生胎龄25.43~41.43周,平均(34.4±2.7)周,出生体重840~3 900 g,中位数2 090 g;足月儿17例(16.3%),早期早产儿45例(43.3%),晚期早产儿42例(40.4%);发病日龄0.3~19.0 d,中位数2.1 d;术前气腹率95.2%;胃穿孔位置:胃前壁大弯侧78例(75%),前壁小弯侧10例(9.6%),后壁大弯侧7例(6.7%);胃穿孔长度0.5~10.0 cm,中位数6.0 cm;除4例术中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一期胃修补术;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平均出生胎龄(38.47周vs.33.63周)、平均出生体重(3.21 kg vs.1.95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发生率(82.4%vs.97.7%)、存活率(70.6%vs.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的平均中位出生胎龄(32.57周vs.35.29周)、平均出生体重(1.64 kg vs.2.28 kg)、中位呼吸机使用天数[1.3(0.5,2.5)d vs.0(0,0.5)d]、呼吸衰竭发生率(86.7%vs.38.1%)、败血症发生率(22.2%vs.4.8%)、存活率(73.3%vs.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气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与95.2%,P>0.05)。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多发生于早产儿,胃穿孔的位置多在胃前壁大弯侧;早期早产儿较晚期早产儿呼吸衰竭、败血症、死亡的发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