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特征研究

作者:赵祝香; 李裕军; 潘楚芝; 周泉; 魏树全; 钟维农; 赵子文; 陈惠玲
来源: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7, 23(03): 199-203.
DOI:10.3760/cma.j.issn.1674-1927.2017.03.005

摘要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毒力因子携带状况,评估其致病力的强弱。方法2016年1月-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93株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75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菌株18株,运动平板法进行蹭行运动检测、试管法测定菌株内明胶酶活性、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微量法进行D-甘露糖抵抗的红细胞凝集试验。结果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被膜形成率为70.7%(60/93),而敏感菌株被膜形成率为38.9%(7/18)(P<0.0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平均蹭行直径为(5.82±2.67)mm;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平均蹭行直径(5.32±1.65)mm,碳青霉烯类敏感菌株平均蹭行直径(7.89±4.75)mm(P<0.05);3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测有明胶酶活性,其余均为阴性;红细胞凝集与抑制试验发现,无D-甘露糖存在条件下,9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与AB型红细胞发生凝集,89株与O型红细胞发生凝集;有D-甘露糖存在条件下,83株与AB型红细胞发生凝集,84株与O型红细胞发生凝集,耐碳青霉烯类株与敏感菌株红细胞凝集与抑制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一定致病力,碳青霉烯类敏感菌株虽然具有更强的毒力,但耐碳青霉烯类菌株更易形成生物被膜,适应能力更强。这些病原学特征可能是临床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感染重要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