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意识形态形象与乌托邦形象是异国形象的基本类型,根据想象主体与被想象的他者的关系划分的这两个基本类型隐含一对解释异国形象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框架。不过,在解释异国形象的复杂意涵与机制时,需要反思这一对明显带有二元对立色彩的范畴。在这两种形象类型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形,同一个文本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形象又有乌托邦的形象,有些形象随着时代变化也会在意识形态形象和乌托邦形象之间转换。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两种形象类型之外还有益友形象和兄弟形象。异国形象研究超越了意识形态形象与乌托邦形象这两个基本类型,但是解释异国形象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框架仍然可以解释这两个基本类型之间与之外的其他形象。我们至少可以从社会集体想象物、想象主体的不同视角、社会结构和具体语境等方面分析他者形象的形成机制与意涵。在文化建构过程中他者形象是想象主体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交织角力而产生的结果。超越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为了更有效地解释他者形象的复杂性,而不是否定这个解释性框架的有效性,解释的目的在于揭示出他者形象形成的机制以及形象背后想象主体所面临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