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市售益生菌制剂规范性的宏基因组分析

作者:李小宁; 吴翠兰; 李军; 钟舒红; 李常挺; 尹杨燕; 白慧丽; 彭昊*; 廖玉英*
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2, (11): 94-141.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21.07.0139

摘要

为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解析市售益生菌制剂的规范性、科学性,以便为我国畜牧业生态养殖中系统性使用益生菌制剂提供技术参考,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9种市售益生菌制剂(编号为ME-1~9)16S rDNA的V3、V4区与18S rDNA的V7、V8区进行测序,宏基因组分析不同产品的α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比较不同产品的微生物组成及丰度。结果表明:ME-6的原核生物α多样性指数中平均ACE、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分别为48.350,46.7,3.128,0.803,在所有产品中相对较高,所含原核微生物种类较丰富,且多样性高;ME-9的真核生物α多样性指数中平均ACE、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分别为75.266,71.2,3.009,0.745,在所有产品中指数相对较高,所含真核微生物种类较丰富且多样性高。ME-1、ME-2、ME-3、ME-6、ME-7中芽孢杆菌属的丰富度在60%以上,其余制剂中也均被检出,但只有ME-1、ME-2、ME-3标示中显示有芽孢杆菌;ME-6、ME-7标示中显示的原核生物只有乳杆菌属,而实际检测到乳杆菌属的丰度分别仅为0.07%、0.04%;制剂标示的菌种类型、含量与实际所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所有制剂中丰度较高的真菌属分别是未分类的酵母菌科、未分类的曲霉菌科、毕赤酵母属等;ME-7、ME-9未标示任何真菌,但实际测得真菌种类高达20种以上,与标示严重不符。ME-1、ME-2、ME-3、ME-4、ME-5、ME-7中均检测出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含量在0.01%~1.94%之间,其余制剂也检测出不同含量的条件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属、摩根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说明试验检测的市售益生菌制剂存在标示不完整、所含菌种杂乱、质控不严等诸多问题,可能不仅未起到益生作用反而带来潜在的疫病传播风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