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无效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表意方式之一。基于对语言更为本质化的认知,诗人们热衷于成诗过程的呈示,强调思维与诗意的“生成性”,这样做的结果是“词”与“物”的意义容积不对等,语义无法涵括事物,词语阐释效力减弱,原有的确定性亦随之消失。这使得词语的活力与自述能力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意义走向变得繁复多元,同时亦势必加大写作的难度,造成了理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