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M)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同时合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情况下,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治疗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并HFrEF并成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LM病变和(或)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注册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902例,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28例(PCI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674例(CABG组)。根据术后平均3.1年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左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吸烟史、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史、既往CABG史、SYNTAX评分)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1年CABG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高于PCI组(17.66%比14.04%,HR 1.362,95%CI 1.211~2.070,P<0.010)。对MACCE单个事件比较显示,CABG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PCI组(12.61%比6.14%,HR2.134,95%CI1.832~3.182,P<0.010),而再次血运重建率较低(2.97%比4.82%,HR 0.696,95%CI 0.518~0.922,P=0.026);两组患者卒中及因心力衰竭入院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相似,同时在单独事件全因死亡风险、心原性死亡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PCI组,CABG组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生率(5.93%比3.07%,HR1.894,95%CI 1.528~2.673,P=0.014)和较低的再次血运重建率(8.31%比13.16%,HR0.558,95%CI0.362~0.714,P<0.010)。并依据SYNTAX评分分值分为SYNTAX评分低分(≤22分)、SYNTAX评分中分(23~32分)、SYNTAX评分高分(≥33分),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校正混杂因素后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低分患者,CABG组心原性死亡风险高于PCI组(HR 1.253,95%CI 0.748~2.003,P=0.048),两组全因死亡风险相似;而对于SYNTAX评分高分患者,CABG组的全因死亡事件、心原性死亡发生率均略低于PC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 0.796,95%CI 0.318~1.274,P=0.057;HR 0.941,95%CI 0.295~1.681,P=0.623)。结论合并HFrEF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的远期预后并不劣于接受CABG治疗,对于存在左心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PCI也可作为血运重建治疗策略。

  • 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