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徽州地区是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之一,徽州传统民居传统营建工艺是徽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有效改善和提升传统民居室内物理环境,以保持古建聚落的整体风貌、延续传承传统空间形态的原真性为前提,以使传统民居在居住功能上延续优化或功能置换、满足能效合理的室内热舒适与使用要求为目的,在当代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对以低成本的经济性以及适宜的改善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论文针对传统民居现状,通过主观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着重分析评价基于多因子解析的传统古建聚落及民居的复合物理环境,在传统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的15个影响因素中,分析得到5个主要的公共影响因子,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果,作为传统民居室内物理环境改善的反馈信息,并为民居室内物理环境改善提升技术的研究及改造具体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夏、冬季物理环境涉及的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围护结构内外表面辐射温度、室内热舒适度、室内外风环境、室内采光环境、噪声环境等物理参量的现场实测,分析徽州传统民居的物理环境实态,归纳和总结传统民居客观物理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居民的适应性行为,初步建立适于徽州地区的热舒适气候适应模型。针对传统民居主体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不足,为改善和提升徽州地区民居的室内物理环境,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提高其热阻,对民居外围护结构所使用的主体材料进行研究。以当地传统土坯材料为主要成份,利用工业废料部分取代土坯材料,添加胶凝材料、轻质纤维等材料,从工艺路线、改性添加剂等改性技术方面,探讨各种材料的最佳掺入量和配比,提升土坯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在保持徽州传统民居传统风格、延续传统风貌的前提下,结合传统民居主体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及屋面的传统工艺技术做法,利用本课题研制的改性土坯材料,探讨墙体和屋面更新、改造技术,并对墙体、屋面更新、改造后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分析、归纳。为便于施工,研究了改性土坯材料填充施工工艺,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检测利用改性土坯材料填充后的改善效果。借助计算机仿真与模拟技术手段,利用通风和采光分析软件,改良传统民居外窗,探讨民居外窗的开设尺寸及位置,分析、优化传统民居的室内通风和采光环境。最后,对采用前述的技术措施后,传统民居室内热舒适的改善和提升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