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各指标在机体感染治疗前后变化及其在鉴别各型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各种病原体感染患者115例,按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分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组(n=36),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组(n=20),局部组织细菌感染组(n=16),真菌感染组(n=12),病毒感染组(n=31),并以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例(P-LC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感染组血小板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组、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组、局部组织细菌感染组及真菌感染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局部组织细菌感染组MPV、PDW、P-LC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毒感染组MPV、P-LCR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真菌感染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发生感染时,血小板及参数在病原体种类鉴别及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