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骨质疏松的症状和病理类比古籍,认为“骨痿”“骨痹”可作为其中医病名。通过不同古籍的记载建立“脑—髓—骨—骨痿”的关系,将骨质疏松分两种类型,影像学确诊骨质疏松而临床无疼痛症状的骨痿和出现临床疼痛症状的骨痹。当作为精微物质的髓不足时,就会出现骨痿病。髓分脑髓、脊髓、骨髓。骨痿指骨髓不足而出现的疾病。骨痿的治疗,可以直接通过肾脏治疗生骨髓,也可以通过生脑髓而下脊髓入骨髓来进行治疗。因此,“脑—髓—骨”关系的认识对骨痿、骨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