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竹沥与鲜竹提取液的糖-固比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陈承瑜; 杨东生; 谢静; 付辉政; 洪挺; 高进; 周毅生; 曹晖*
来源:中国药品标准, 2021, 22(06): 503-509.
DOI:10.19778/j.chp.2021.06.002

摘要

目的:鲜竹沥的法定工艺为干馏法和烧制法,而依据水提取法制备的鲜竹提取液多冒用为鲜竹沥流通市面,鲜竹沥现行的质量标准难以将二者进行区分。本研究尝试建立糖-固比的分析方法,探讨其在鉴别鲜竹沥及鲜竹提取液的应用。方法:共收集37批鲜竹沥(含干馏法20批,烧制法17批)和15批鲜竹提取液,将样品稀释,以硫酸-苯酚直接显色,或乙酸乙酯萃取后显色,于490 nm测定吸光度。参照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鲜竹沥"项测定总固体,计算总糖、总固体及其占比(糖-固比)。结果:干馏法鲜竹沥总糖含量为0.38~5.36 mg·mL-1,总固体0.70~13.01 mg·mL-1,糖-固比34.0%~62.2%;烧制法样品总糖含量为0.77~15.95 mg·mL-1,总固体2.34~27.97 mg·mL-1,糖-固比33.1%~69.0%;鲜竹提取液总糖含量为6.46~14.69 mg·mL-1,总固体为11.76~20.40 mg·mL-1,糖-固比38.7%~82.7%。鲜竹沥(干馏、烧制法)样品糖-固占比与鲜竹提取液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总糖测定法可用于鲜竹沥质量评价。研究首次采用糖-固占比有效甄别法定工艺(烧制、干馏法)鲜竹沥和非法定工艺(水提取法)制备的鲜竹提取液,表明糖类是鉴别鲜竹沥的潜在标志物。上述结果可为鲜竹沥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