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失独者抑郁症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了解失独者抑郁症状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12月对长沙市249例失独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失独者的抑郁状况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分析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所在地对潜在类别的影响。结果共发放问卷249份,剔除30份未作答问卷,回收21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0%。本研究探索了15个潜在类别模型,随着分类数逐渐增加,AIC、BIC、a BIC不断减少,Entropy在4个类别时已最大,但是LMR不显著,且BIC增大,因此,3个类别的分类模型最为合理,其中C1、C2、C3的类别概率分别为0.428、0.305、0.267。根据C1、C2、C3在SDS 20个条目上的条件概率,将其分别命名为高抑郁组(42.9%)、生理-悲观组(31.5%)、低抑郁乐观组(25.6%)。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潜在类别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所在地对潜在类别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独者的抑郁症状有明显分类特征,可以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高抑郁、生理-悲观、低抑郁乐观,且家庭所在地可影响潜在类别。
-
单位中南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