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来源黑碳混悬溶液点眼对小鼠泪膜功能的损害作用。方法选取28只6~8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0.5 mg/ml组、1 mg/ml组、5 mg/ml组和对照组, 每组7只, 分别采用0.5 mg/ml、1 mg/ml、5 mg/ml黑碳混悬液和磷酸盐缓冲溶液点右眼, 每次4 μl, 每天3次。于处理前及处理后4、7、10、14 d对小鼠行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TBUT)检测及角膜荧光染色(CFS)和结膜充血情况评估。结果在处理后第14天, 0.5 mg/ml组、1 mg/ml组、5 mg/ml组和对照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74±0.74)、(2.73±0.76)、(2.31±0.67)和(5.31±0.36)mm, TBUT分别为(4.87±0.28)、(4.00±0.76)、(3.23±0.43)和(6.22±0.22)s, CFS分别为4(3, 4)、5(5, 6)、7(7, 8)和0(0, 1)分, 结膜充血评级分别为2(2, 3)、2(2, 3)、3(2, 3)和0(0, 1)。0.5 mg/ml组、1 mg/ml组、5 mg/ml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泪液分泌量总体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83.325, P<0.001;F时间=86.551, P<0.001;F交互作用=5.181, P<0.001), 其中0.5 mg/ml组、1 mg/ml组、5 mg/ml组各时间点泪液分泌量均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 组内处理后4、7、10、14 d泪液分泌量均明显低于处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TBUT总体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5.130, P<0.001;F时间=56.265, P<0.001;F交互作用=6.103, P<0.001), 其中0.5 mg/ml组、1 mg/ml组和5 mg/ml组各时间点TBUT明显短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 组内处理后4、7、10、14 d TBUT均较处理前明显缩短, 1 mg/ml组和5 mg/ml组处理后14 d TBUT均较处理后4、7、10 d明显缩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CFS评分和结膜充血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与测量时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FS:H组别=59.249, P<0.001;H时间=49.959, P<0.001;H交互作用=15.980, P=0.192.结膜充血分级:H组别=57.622, P<0.001;H时间=42.062, P<0.001;H交互作用=12.565, P=0.401), 其中0.5 mg/ml组、1 mg/ml组和5 mg/ml组处理后各时间点CFS评分和结膜充血分级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 组内处理后4、7、10、14 d CFS评分和结膜充血分级均明显高于处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来源黑碳眼表暴露可造成BALB/c小鼠泪膜功能的损伤和眼表炎症,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眼表的损伤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