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审查费用、审查地点和中文字幕三个行政层面考察民国时期的外片审查制度,此三者与内容层面的审查如修剪、禁映构成互补性力量。不论是针对外国电影的高额审查费,还是执意将南京作为审查地点,抑或在中文字幕问题上有条件的妥协,都是国民政府力图维护国家主权、彰显国家实力的积极举措。遗憾的是,三种行政举措并未从实质上扭转外片在中国的压倒性地位,甚至不切实际的配额放映制也不了了之。这不仅是国民政府电影审查工作的缺失与民国时期国产电影产能的不足,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弱政府表现出的结构性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