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不同部位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门诊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婴幼儿(≤3岁)浅表部位血管瘤临床资料。按治疗部位进行分组, 分析各部位的激光治疗能量、治疗次数、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根据数据性质, 分别采用t检验、SNK-q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37例患儿, 男168例, 女269例, 0~36个月龄。按部位将其分为头皮(34例)、额部(37例)、面颊(61例)、眼周(30例)、鼻部(21例)、唇部(12例)、口周(10例)、耳部(16例)、颈部(26例)、胸部(36例)、腹部(24例)、背部(21例)、臀部(12例)、会阴(14例)、上臂及前臂(30例)、手部(25例)、腿部(18例)、足部(10例)。各部位治疗平均能量均在8.0 J/cm2左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次数, 头皮、额部、面颊、眼周、鼻部、唇部、口周、足部较其他部位的治疗次数更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鼻部及口周浅表血管瘤的治疗次数最多;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6.57%(422/437);共发生35例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8.01%, 其中出现色素脱落或减退22例, 色素沉着5例, 萎缩性瘢痕8例。结论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对于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总体治疗效果良好, 且不良反应较轻, 但不同部位的浅表型血管瘤其所需治疗次数存在差别。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