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样板戏""革命样板戏"等概念生成的时间,当代文学史著述多有不确,且忽略了概念生成、衍变所富含的社会历史内涵。其实"样板戏"的概念,早在1966年底就已经频繁出现,在与相似概念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竞争性博弈后,于1967年5月借纪念《讲话》25周年相关文件和活动,得到明确定型、传播推广,并最终晋升为指称此一时期代表性文艺作品的主导性概念。关注"样板戏"概念的生成,并非仅在史料上落实一个不确切的知识,而是要从诸多概念并行到一个概念特出的过程中,看到特定历史阶段中文艺机制的某些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