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VDI的玛曲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美林; 姜群鸥*; 邵雅琪; 孙驷阳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 17(04): 141-152.
DOI:10.16843/j.sswc.2019.04.017

摘要

玛曲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生态脆弱地区,研究土壤湿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青藏高原区水资源、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TVDI)反演玛曲2000—2015年土壤湿度,分析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土壤湿度的关键要素。研究表明:1) 2000—2015年玛曲地区土壤湿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呈旱化的现象,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显著。其中:土壤湿度空间分布格局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总体干湿等级以正常为主(0. 5 <TVDI≤0. 6);在季节尺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季表层土壤湿度在逐渐减小,趋于旱化,而夏季表层土壤湿度较大并稳定保持,这与夏季降水的补给有直接关系;因冬季降水的减少,冬季整体土壤湿度最低并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导致了春季冰雪融水的减少。2)土壤湿度的空间格局和变化是由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净初级生产力、年降水量、高程、坡度以及GDP对土壤湿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年平均气温、人口对土壤湿度呈显著的负向效应,故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增加植被覆盖度、积极应对气候的变化以减少气温等对土壤湿度的不利影响等,使玛曲表层土壤湿度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况,为黄河的径流量提供一定的保障。这些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源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