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耕地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通过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揭示我国近10年耕地数量、地类、质量等别等面积变化及空间布局变化情况。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整理汇总2009~2018年公布的耕地数量、质量等相关数据,分别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水田、水浇地的面积呈现增加趋势,耕地面积、耕地产能增加的重心向标准种植制度一年一熟区、粮食非主产区倾斜。从光、温、水、土等资源匹配程度,综合生态评价体系,强化新增耕地的适宜性评价,合理控制新增耕地的规模;从灌溉水源、排水条件、水资源平衡等方面,加强对新增加水田、水浇地的适宜性评价,严格把控旱地改为水田、水浇地的准入门槛;保持现有耕地面积、耕地质量、空间布局基本稳定,合理控制一年三熟、一年两熟区的耕地在空间位置上向一年一熟区、生态脆弱区转移的规模,避免现有粮食主产区向非主产区转移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