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脑脊液引流速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应激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30例。I组术中采用5mL/h的脑脊液引流速度,Ⅱ组术中采用10mL/h的脑脊液引流速度,Ⅲ组术中采用15mL/h的脑脊液引流速度。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d血清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热休克蛋白(HSPs)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3d10mL/h组血清ET-1、sICAM-1、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期5mL/h组和15m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d10mL/h组血清MMP-2、MMP-3、MMP-9水平明显低于同期5mL/h组和15m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d10mL/h组血清HSP-60、HSP-70、HSP-90水平明显低于同期5mL/h组和15m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采用10mL/h的脑脊液引流速度,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应激反应及血管功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