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从温州市4家医院收集404例UC患者作为UC组, 同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收集6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微测序技术检测VDR(Fok Ⅰ、Bsm Ⅰ、Apa Ⅰ、Taq Ⅰ) 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 采用χ2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中选取75例UC患者和120名对照者,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 经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后, 与对照组比较, UC组中VDR(Fok Ⅰ、Bsm Ⅰ、Apa Ⅰ、Taq Ⅰ) 4个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2 5)。依据"Truelove & Witts严重程度分型标准"分组, 轻中度UC患者中Fok Ⅰ的突变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TC+CC)频率均显著高于重度患者[54.37%(373/686)比37.70%(46/122), 81.92%(281/343)比55.74%(34/61), 均P<0.01]。单倍型分析发现VDR(Bsm Ⅰ、Apa Ⅰ、Taq Ⅰ) 3个位点紧密连锁, UC组中AAC单倍型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58%(29/808)比6.01%(74/1 224), P=0.012]。UC组中血清25(OH)D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8±17)比(54±18)nmol/L, P=0.017];并且轻中度UC患者显著高于重度患者, 广泛结肠炎患者显著低于远端结肠炎患者(均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C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与血红蛋白呈独立正相关(β=0.499, P<0.01), 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呈独立负相关(β=–0.346, P<0.01;β=–0.291, P=0.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sm Ⅰ突变基因型(GA/AA)是UC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28, P=0.028), Fok Ⅰ突变基因型(TC/CC)与血清25(OH)D缺乏(<50.0 nmol/L)在UC中存在交互作用(OR=2.070, P=0.006)。结论 VDR(Fok Ⅰ、Bsm Ⅰ、Apa Ⅰ、Taq Ⅰ)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OH)D水平与UC显著相关, Bsm Ⅰ基因突变是UC的保护性因素, Fok Ⅰ突变基因型(TC/CC)与血清25(OH)D缺乏可能对UC的易感性产生协同影响。
-
单位温州市中心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