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布渣叶改善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

作者:严翠; 庞晓妍; 范卫锋; 戴卫波; 胡显镜; 梅全喜; 曾聪彦
来源: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3, 38(06): 1335-1343.
DOI:10.7501/j.issn.1674-5515.2023.06.006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 Linn.对消化不良的潜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文献和SwissTargetPredicted数据库收集成分和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利用软件R 4.2.1中Venndigram包构建韦恩图,获得布渣叶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将得到的共同靶点通过软件R 4.2.1做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 3.9.2做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9.2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获得核心成分,将获得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利用Mastro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出154个靶点,核心靶点主要有蛋白激酶B1(Akt1)、细胞肿瘤抗原(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6(IL-6)、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肿瘤坏死因子(TNF),布渣叶改善消化不良可能通过正向调节酶活性、伤口愈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调控等生物过程,与磷脂酰激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相对应的核心成分有比较稳定的对接,其中紫云英苷与SRC有强烈的对接活性。结论 布渣叶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来调节胃肠动力、修复胃肠黏膜屏障、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以发挥药效,可为后续进一步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