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等相关论述,提出六气"归化"理论,六气除有其本气之化外,还兼有其所不胜之气化,即寒化兼有湿化,火热之化兼有寒化,燥化兼有火热之化,风化兼有燥化,湿化兼有风化。并探讨其理论渊源,其理论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及五行理论中干支杂、干德、干合的指导。阐释其临床意义,六气"归化"理论可用以补充伤寒六经气化理论,解释诸如太阳病有呕逆,太阴病有腹痛下利,厥阴病有消渴、饥而不欲食,阳明病多火热证,少阳病有表寒证,少阴病多寒化证等问题;解释中药性味理论,如苦味药多寒凉,辛味药多温热,甘味药生发,咸味药滋润,酸味药收敛;阐释藏象理论及脏腑发病特征,如心气下降、肺主宣发、肺为娇脏、脾主运化、脾气上升、肝为刚脏、肾主水,心肺同病、脾肾同病、心肾同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