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新型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的"无管化"麻醉和传统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这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胸腔镜手术的优劣。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8例胸腔镜手术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24例。观察组选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新型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的"无管化"麻醉方法;对照组选用传统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对比两种麻醉方式不同时点(插管或神经阻滞完成T0、切皮T1、人工气胸T2、病灶切除T3、关胸T4)的镇静镇痛评分、围手术期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水平, 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 以及早期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等术后快速恢复的指标。结果观察组在T0、T1、T2、T3、T4时的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2、T3、T4时的镇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0、T1、T2、T3、T4的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1、T2、T3、T4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1的心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T0、T2、T3、T4时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阿片类药物的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下床站立时间、行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吹熄打火机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次数、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新型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的"无管化"麻醉较传统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能提供更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围手术期应激水平更低, 在术后快速康复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