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前瞻性分析若干临床因素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5月2011年9月间接受由同一专业组术者完成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患者107例,术前均无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均于术后3个月在门诊复查。采用日本骨科协会改良17分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mJOA)改善率评价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术后新出现的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轴性症状的程度。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曲度、手术节段椎间撑开高度、植骨融合情况、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练及术后围领佩戴时间等八项临床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临床因素对术后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轴性症状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关系。结果:本组107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51例,年龄2980岁,平均52.2岁。手术节段:单节段49例(45.8%),双节段47例(43.9%),三节段11例(10.3%)。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新出现的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6.2%(28/107),VAS平均为4分(28分)。所研究的八项临床相关因素中,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练(P=0.0003,OR=185.6)、手术节段术前曲度(P=0.003,OR=8.1)和植骨融合情况(P=0.016,OR=37.1)与术后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有相关性。术后出现新发轴性症状患者术后mJOA评分改善率为58.6%±32.8%,未发生轴性症状患者术后mJOA改善率为65.5%±30.6%,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17)。结论:颈椎前路术后新发颈部轴性症状并不少见。术后项背肌功能锻炼差、术前手术节段后凸和无植骨融合迹象与术后新发轴性症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