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7例未经治疗的局限性主动脉缩窄患儿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施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资料。37例患儿中男26例、女11例;中位年龄10个月(7 d6岁);体重6.3(2.517.0)kg。术后随访1年,包括穿刺部位的动脉搏动、缩窄部位的再狭窄以及动脉瘤的形成,并对手术时年龄≤3个月和>3个月的患儿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球囊扩张成形术在37例患儿中均获得了成功,术后即刻测量,缩窄两端收缩期峰值压差降至<20 mmHg(1 mmHg=0.133 kPa)。手术时年龄≤3个月组25例与>3个月组12例患儿术前的主动脉缩窄两端收缩期峰值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最大压差(51±21)比(61±16)mmHg,收缩期平均压差(31±11)比(40±13)mmHg,均P>0.05];术后跨缩窄前后的压差分别由术前(38±18)和(47±18)mmHg降至(12±11)和(17±12)mmHg(均P<0.01),缩窄段直径由(1.8±0.7)和(2.6±1.5)mm增至(3.7±1.1)和(5.5±1.8)mm(均P<0.01)。32例(86.5%)患儿完成了术后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3例(9.4%)出现术后穿刺部位动脉损伤,均发生在≤3个月组(P=0.537);8例(25.0%)术后发生主动脉缩窄部位再狭窄,其中≤3个月组6例,>3个月组2例,两组之间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例(5.4%)患儿术后即刻在扩张部位出现小型动脉瘤,其中≤3个月组和>3个月组各1例(12/25比1/12,P=0.755)。17例患儿在术后1年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远期新的动脉瘤形成。结论对于儿童局限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成形术近期疗效佳,安全性高,其中手术时年龄≤3个月与>3个月组患儿的术后穿刺动脉损伤、缩窄部位的再狭窄以及动脉瘤的形成的发生率无差异。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