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沼泽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干扰,盐碱沼泽大面积退化,芦苇种群生境发生改变。为此在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沼泽区选择四种不同干扰形成的芦苇生境(湿地、退耕、干旱、稻田退水),并通过调查营养生长期和有性生殖期的芦苇种群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分析不同干扰生境下的芦苇种群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稻田退水水位为30—60 cm的芦苇种群生物量最大(2660 g·m-2),水位为20—40cm的湿地芦苇种群最高(2.5m),干旱芦苇的密度最大(681株·m-2)。芦苇通过减小叶面积、增加密度和减少有性生殖投入,来适应干旱条件;通过调节株高、茎粗以及生殖分配来积极响应水淹条件;从种群特征来看,补水足以恢复芦苇种群的高度和生物量,但稻田退水含有的营养会显著提升芦苇生产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