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巴音青格利铀矿床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发现的特大型砂岩铀矿床。文章通过对该矿床含矿层中黄铁矿的野外观察和镜下显微研究,发现黄铁矿在宏观上呈条带状、浸染状和结核状3种,微观上有胶状、草莓状、粒状与脉状等多种产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及化学成分特征可将其划分为PyⅠ、PyⅡ、PyⅢ3种类型。PyⅠ型黄铁矿发育在铀矿化带,常与铀矿物和钛铁矿共生产出,具有亏Fe、S,富含Co、Ni的特征,形成于成矿期;PyⅡ型黄铁矿发育在二次还原带、矿化带和原生带,与钛铁矿共生产出,Fe、S亏损程度较PyⅠ型黄铁矿弱,w(Co)、w(Ni)值相对较小,可能主要形成于成矿后期;PyⅢ型黄铁矿主要发育在原生带,Fe、S质量分数比接近理论值,几乎不含Co和Ni,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导致成矿期黄铁矿(PyⅠ型)Fe亏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其在铀成矿过程中形成了四方硫铁矿并驱散结构中的一部分Fe,也可能与黄铁矿形成时Fe与成矿流体中Co、Ni发生类质同象替换有关。而成矿过程中H2S还原高价铁离子及UO22+的过程中释放一部分S,导致成矿流体中S逸度下降,这可能是造成S亏损的重要原因。

  • 单位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