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块的一种病证,属中医"血证"范畴。《黄帝内经》称其为溲血、溺血。张仲景《金匮要略》首次提出尿血病名:"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1]。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结核、肾脏肿瘤以及血液病、心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等疾病导致的血尿,均可参照尿血进行辨证论治。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医药辨治尿血的优势,今笔者对尿血相关的古籍条文进行梳理,归纳其病因病机,探究其理论渊源,更好地指导临证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