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时期佛山演剧活动从声腔演变来看,以木鱼歌为代表的民间小调和各式杂耍是地方戏曲产生的沃土,温州杂剧、昆曲、梆黄次第传入,对本地腔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戏班来看,本地班始终是佛山演剧的主要力量,外江班对本地班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流。从观众群体来看,神灵作为观众从未缺席,清以前主要观众是土著士绅和平民,清以后,观众的主体是商贾和手工业者。通过对明清时期佛山演剧生态的研究,印证了这一时期的佛山逐步成长为一个工商业重镇,但仍然保留一些乡村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