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采用对陶器进行非损伤性、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淀粉粒、植硅体、酵母和霉菌),识别残留物中与发酵过程相关的多种微型植物和微生物化石。通过对河南渑池丁村仰韶文化遗址中九个尖底瓶的残留物(距今6000—5100年)的分析,获得了古代酿酒技术的证据。丁村的仰韶人用尖底瓶制作谷物发酵酒,酿酒原料主要为黍、大米、薏苡、野生小麦族种子和栝楼根。他们采用了两种发酵技术,以酒曲或发芽谷物作为发酵剂。制作酒曲的主要菌种可能是红曲霉,同时也包括少量曲霉和毛霉,主要原料可能为大米。利用红曲霉和大米制曲酿酒可能起源于长江下游地区,随着水稻栽培的传播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到达黄河流域。丁村距离著名的仰韶遗址仅10公里之遥,其酿酒方法可代表仰韶文化核心地区6000年前酿酒技术的发展状态。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