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挑治法治疗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Ⅰ、Ⅱ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挑治组和太宁栓组,每组15例。同时纳入15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共3组。挑治组采用痔点挑治法治疗;太宁栓组用太宁栓塞肛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积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组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 p65 mRNA以及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IFN-?)含量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挑治组患者出血、肛门坠胀、水肿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太宁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挑治组血清TLR4 mRNA和NF-κB p65 mRNA扩增倍数明显高于太宁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挑治组血清IL-12和IFN-?含量均明显高于太宁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挑治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太宁栓组的60.0%(P<0.05)。结论挑治法可能通过挑治刺激作为配体与TLR4结合后,通过其介导的通路激活NF-κB,NF-κB活化并转位到胞核,使得IFN-?、IL-12的分泌增多,单核细胞的分裂增殖增强,从而诱导机体的获得性免疫机能来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