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

作者:赵庆豪; 程亮; 朱炜嘉; 马润洵; 张儒森; 邓尚希; 赵建军; 刘则征; 黎庆初*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20, 40(15): 996-1003.
DOI:10.3760/cma.j.cn121113-20200331-00204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窦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对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脊柱内镜下腰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男19例,女21例;年龄(35±10)岁(范围24~55岁)。责任节段包括L3,4 4例、L4,5 31例、L5S1 5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4.5±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49.7%±14.0%。于病变节段双侧椎弓根投影的外侧缘连线与椎间盘投影上缘交点区域各注入质量浓度0.05 g/L的利多卡因0.1~0.3 ml,阻滞试验阳性。通过双侧入路椎间孔镜直视下用射频刀头或神经剥离子毁损窦椎神经起始段。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VAS评分及ODI指数的变化。结果内镜下观察腰窦椎神经呈细丝状,主支紧贴椎间盘向椎管内走行,副支于椎间盘的后外侧缘交叉进入椎间盘或椎体后缘;与脊动脉中央后支伴行的神经为窦椎神经主支,呈紧张状态,随神经根的活动而活动;沿窦椎神经主支向外侧移动工作通道,可观察到窦椎神经在神经节腹侧的起始位置。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窦椎神经毁损术。术后VAS评分降低至1个月(1.7±0.9)分、3个月(1.3±0.9)分、6个月(1.2±0.8)分、12个月(1.3±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7,P=0.00);术后12个月VAS评分改善率为68.9%±17.1%(范围33.3%~100.0%);6例患者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较术后6个月升高,包括L3,4 1例、L4,5 2例、L5S1 3例。40例患者术后ODI指数降低至1个月18.3%±5.2%、3个月14.5%±4.3%、6个月13.6%±3.7%、12个月12.8%±3.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7,P=0.00);术后12个月ODI改善率为72.0%±11.6%(范围33.3%~88.9%)。结论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可明显改善L3,4、L4,5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2个月内的疼痛和功能,对L5S1节段患者6个月内效果较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