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候区白纹伊蚊滞育卵差异研究

作者:张强辉; 姜玉庭; 李超杰; 赵腾; 张恒端; 邢丹; 董言德; 李春晓; 赵彤言*; 郭晓霞*
来源: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1, 28(01): 35-40.

摘要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多种病原体的重要传播媒介,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滞育卵越冬。一旦虫媒病毒扩散到我国北亚热带地区,非流行季节时期病毒的保存方式,将成为虫媒病毒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开展了白纹伊蚊滞育卵的生态学研究,发现在短光照下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滞育卵的滞育率从产卵后7 d逐渐上升到21 d,至40 d趋于平缓并达到最高,滞育率在滞育前期和滞育后期统计学上差异显著。在滞育中后期,北京株白纹伊蚊滞育率相比杭州株白纹伊蚊和广州株白纹伊蚊滞育率明显较高。卵孵化后,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的卵的孵化率在滞育前期和滞育后期有显著差异。在短光照下滞育后期北京株白纹伊蚊的卵孵化率(21.45%)明显比广州株白纹伊蚊的卵孵化率(8.15%)高,提示位于温带地区的北京株白纹伊蚊较位于亚热带地区的杭州株和广州株白纹伊蚊滞育率和孵化率更高,说明位于温带地区的白纹伊蚊品系的滞育卵更能在冬季不良环境如低温等下存活,有利于增加越冬存活率。通过白纹伊蚊以滞育卵实现种群扩散、定殖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为探索新型蚊媒的控制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