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癌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5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均给予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检查,分析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检查判定EC分期的准确性、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间ADC值的差异。结果:术后病理证实,58例患者中Ⅰa期24例,Ⅰb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6例;平扫+增强判定Ⅰa期准确性为75.00%(18/24),Ⅰb期准确性为58.33%(7/12),Ⅱ期准确性为81.25%(13/16),Ⅲ期准确性为100%(6/6),总准确性为75.86%(44/58);平扫+增强+DWI判定Ⅰa期准确性为91.67%(22/24),Ⅰb期准确性为83.33%(10/12),Ⅱ期准确性为93.75%(15/16),Ⅲ期准确性为100%(6/6),总准确性为91.37(53/58)。平扫+增强+DWI判定EC分期准确性显著高于平扫+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8,P=0.024)。内膜样腺癌患者ADC值显著高于非内膜样腺癌患者,高、中分化患者ADC值显著高于低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成像方式,在对女性盆腔检查时信号比较高,能够弥补常规平扫+增强成像的不足,尤其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灶能够清晰显示,同时测量ADC值有利于鉴别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依据。

  • 单位
    孝感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