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叶绿素(Chl)是水体初级生产的重要指标,随环境因素变化而波动,因此,周年持续的原位实时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水体初级生产水平及受控因素。作者于2017年全年通过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对厦门港海域的叶绿素及水温、溶解氧、pH、盐度等水环境因子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并基于多元分析研究了叶绿素含量时空分布与主要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厦门港叶绿素含量年平均值为(3.89±7.76)mg/m3,最大值为163.00mg/m3,出现在同安湾(夏季);叶绿素含量具有北岸大于南岸的平面分布特点和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季节变化特点。一年中出现两次与浮游植物繁盛期一致的叶绿素含量高值,分别为夏季(7月, 10.34 mg/m3)和冬季(2月, 7.00 mg/m3)。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规律,并在不同季节表现为不同的节律:春季叶绿素含量正午最高;夏季和秋季在白天降低,中午达到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夜间;冬季叶绿素含量白天上升,夜晚降低。在聚类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叶绿素含量与水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得到了与叶绿素含量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是溶解氧饱和度和水温;叶绿素含量与溶解氧饱和度和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
-
单位厦门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