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县域尺度对中国粮食主产区157个产粮大县(含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自治旗)2000—2015年的耕地压力空间属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GM(1,1)模型对其2016—2030年的耕地压力进行拟合、预测。结果显示,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负荷较重,但随着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升,157个产粮大县的总体耕地压力指数由2000年的0.88下降到了2015年的0.66。截至2015年,研究对象中共99个产粮大县处于安全压力区,20个产粮大县处于潜在压力区,31个产粮大县处于轻度压力区,而江苏省邳州市,四川省安岳县、简阳市、宣汉县、岳池县、南部县、资中县7个产粮大县处于中度压力区,存在潜在耕地压力风险。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压力空间分异显著,马太效应增强,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态势。研究期内,总体耕地压力承载系数持续减小,耕地压力敏感系数波动显著,呈"W"形波动态势。在不考虑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预测到2030年157个产粮大县的耕地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建立耕地压力变动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了耕地质量、化肥投入、种植结构、城镇化水平、农民收入等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的显著影响,认为改良种植结构、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仍是缓解耕地压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