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134例)及丙型肝炎后肝硬化(85例)住院患者共219例,采用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相乘交互作用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加交互作用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影响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χ2=7.468,P=0.006),有肝病家族史(χ2=7.468,P=0.006),感染后有明显临床表现(χ2=29.745,P<0.001),合并HBV感染(χ2=5.149,P=0.034)、糖尿病(χ2=5.335,P=0.021)、高血压(χ2=9.742,P=0.003),未接受抗病毒治疗(χ2=5.435,P=0.02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 U/L(χ2=14.786,P<0.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80%(χ2=16.048,P<0.001),感染年限为1~3年者(χ2=17.880,P<0.001)可增加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影响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年限长、感染后有明显临床表现、合并糖尿病、AST≥40 U/L、体质指数≥28 kg/m2是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保护因素。③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各因素之间未发现有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感染年限较长、感染后有明显临床表现、合并糖尿病、AST升高及肥胖者,会增加其发展为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风险;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者可以降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