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保护素启动子区域T149C和T 950 C基因多态性及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赵福梅; 赵辉; 张蕊; 任珉; 刘超; 刘珊; 马静; 宋衍秋; 刘婷; 张旭; 丛洪良*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03): 319-324.
DOI: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9.03.012

摘要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OPG)启动子区域T149C、T950C基因多态性及血清OPG、可溶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含量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疑似CHD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528例患者,根据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HD组(302例)和非CHD组(226例)。记录所有受试对象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CHD家族史、糖尿病、血脂指标等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OPG、sRANKL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149C、T950C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T149C、T950C基因多态性及血清OPG、sRANKL水平与CHD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CHD组血清OPG水平明显高于非CHD组(μg/L:1.76±0.49比1.47±0.29,P<0.01),血清sRANKL水平明显低于非CHD组(ng/L:342.14±121.38比376.63±108.6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血脂指标、糖尿病等因素后,血清OPG升高为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995,95%可信区间(95%CI)=1.935~2.066,P=0.012〕。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OPG基因启动子区域T149C、T950C均有TT、TC、CC 3种基因型。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OPG T149C及OPG T950C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达到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非CHD组T149C基因型TT、TC、CC及等位基因T、C的频率分别为53.5%、42.9%、3.6%、75.0%和25.0%,CHD组分别为43.1%、50.3%、6.6%、68.2%和31.8%,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49C位点的TC+CC基因型发生CHD的风险是TT基因型的1.86倍(OR=1.86,95%CI=1.24~2.78,P=0.003),提示C等位基因可能为发生CHD的易感基因。非CHD组T950C基因型TT、TC、CC及等位基因T、C的频率分别为39.8%、46.5%、13.7%、63.1%和36.9%,CHD组分别为39.4%、43.4%、17.2%、61.1%和38.9%,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950C位点的TC+CC基因型与CHD的发生无关。结论 血清OPG水平升高与CHD发生有关,可作为CHD发生的危险因素。OPG T149C的TC+CC基因型与CHD发生密切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为发生CHD的易感基因。

  • 单位
    天津市天津医院; 天津市胸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