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殷浩早期仕宦曲折,先後仕於陶侃、庾亮和王導,遍歷晉成帝時期的重要權門,這一經歷是當時“庾陶相替”和“庾王相争”政局的縮影。成、康之際,庾氏欲迫使殷浩出任庾翼屬官,殷浩基於家族利益和個人政治立場等原因稱疾不起。庾氏違背衆多士族的意願强行推動北伐,破壞了東晉的政治平衡,而隱居是殷浩拒絶政治依附的一種選擇,也爲他反對庾氏提供了合理的手段。殷浩在隱居時因得到何充等人的推重而享有盛名,並復起爲揚州刺史。各方政治勢力積極引入殷浩參政,是基於“以桓代庾、以殷制桓”這一新政治平衡的需要。士族的隱居盛名在東晉歷史中反復出現,且都與權力的周期性鬥争有關,顯示出東晉士族間存在分權制衡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