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慢性创面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特点、耐药性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40例诊断为慢性创面患者,收集各类标本,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作菌株鉴定,按照美国CLSI2016标准,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报告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实行隔离措施,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及创面予以高压氧、负压吸引等治疗措施。结果:140例患者共分离细菌172株,革兰阳性球菌106株,占61.6%;革兰阴性杆菌为66株,占38.4%。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在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其中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经过一系列治疗,140例患者中有74例患者创面愈合,大部分患者创面有明显好转。结论:通过本次探讨了解慢性创面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对高海拔地区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同时应用负压吸引技术、高压氧舱等治疗措施,可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