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之中。中国传统的英语课堂实际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导,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学生无法灵活运用语言。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实际上是知识传播型的(transmissional)。但是,经过多年学习与努力,收效甚微,学生依然无法掌握英语学习的窍门。笔者就自己在南开大学英语教学、科研实践中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缺乏对课堂的参与(participation)。根据美国教育改革先驱杜威的理论,"认知的过程不是一个旁观者能完成的,而必须由参加者建构而成"。因此,哲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的社会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比较具有实践意义。利用这一理论,可以把学生从被动听课者变为英语课堂上主动学习者和参加者。本文主要研究了下面几个方面:课堂互动模式、原汁原味的语料、合作式学习和学习者自治、把知识传播型(transmissional)课堂变为革新型(transformative)课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