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作为思想独立、经济部分独立的消费群体,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心智成熟差异较大、在消费观念上比较前卫,容易形成非理性的消费冲动行为,造成了情绪化消费、攀比式消费、过度性消费、迎合性消费等多种内化及外化表征。大学生的这种消费现象的形成,既与移动支付的催化相关,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消费理念的刺激导致,与家庭环境、校园文化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应该从大学校园的教育着手,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构建适度消费、精神消费的理念,用艰苦奋斗的思想和勤俭节约的作风去指导他们的消费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校园消费场景,达到全面、科学的消费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