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宫颈癌根治术后行阴道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采用单通道柱状、双卵圆球两种施源器的剂量学差异,为宫颈癌术后行阴道三维腔内近距离放疗选择施源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完成阴道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每例患者均在接受宫颈癌根治手术后因有术后放疗指征,进行术后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单通道柱状施源器、双卵圆球施源器行后装治疗各1次,不分先后。利用患者放疗时40个实际CT定位资料,按照统一的靶区勾画标准重新勾画靶区(靶体积及危及器官)后制作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计划。分别统计两种施源器近距离治疗计划中靶区体积、D90、D100和膀胱、直肠体积及其D2c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两种施源器在宫颈癌术后三维近距离治疗中靶区、危及器官剂量。结果:阴道柱状施源器组和双卵圆球施源器组平均临床靶区体积分别为:(29.56±4.51) cm3、(31.68±3.16)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柱状施源器组D90、D100分别为(611.60±8.70) cGy和(414.38±47.16)cGy;双卵圆球施源器组D90、D100分别为(608.19±7.30) cGy与(359.54±38.13) cGy,两组CTV D90约为6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D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柱状施源器组与双卵圆球施源器组直肠体积分别为(53.03±10.70) cm3、(52.37±8.87)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直肠D2cc分别为(375.77±62.10) cGy、(341.57±38.43) 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膀胱体积分别为(129.31±18.90) cm3、(123.14±13.15)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膀胱D2cc分别为(391.13±62.94) cGy、(356.42±27.12) 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与双卵圆球施源器相比,使用单通道柱状施源器靶区剂量分布更优但膀胱、直肠受照剂量更高。因此在临床上,当直肠膀胱外照射受量较高、副反应较重时可选择双卵圆球施源器,反之可选择单通道柱状施源器。
-
单位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