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经微创McKeown术后胸腔胃和纵隔胃的形成对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697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后复查胸部CT的影像资料,分为胸腔胃(管状胃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内)和纵隔胃(管状胃位于后纵隔食管床内)两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变量及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病率,探讨行微创McKeown术后两种管状胃位置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变量,纵隔胃组的胃切除面积方面大于胸腔胃组[(65.7±38.2)cm2 vs.(55.0±31.7)cm2,P<0.001],管状胃宽度[(3.3±0.7)cm vs.(4.1±1.1)cm,P<0.001]和胃胸比(管状胃宽度和胸腔宽度的比值)[(0.30±0.1)vs.(0.39±0.1),P<0.001]均为纵隔胃组小于胸腔胃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肺不张(36.0%vs. 54.2%,P<0.001)、胸腔积液(40.7%vs. 53.8%,P=0.001)和心血管并发症(16.0%vs. 22.3%,P=0.042)的发病率纵隔胃组较胸腔胃组低,而气胸、皮下积气、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病率和一般临床特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食管癌微创McKeown手术时,纵隔胃的形成可以降低肺不张、胸腔积液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胃切除面积与两种管状胃的形成有关,当胃切除面积较大时更易形成纵隔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