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对卒中机械通气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卒中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治疗原发病、抗感染、常规吸痰、机械辅助排痰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行BA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d氧合指数、气道峰压的变化、治疗前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治疗后7 d痰细菌培养转阴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氧合指数、气道峰压比较[氧合指数:(148±31)比(151±29),气道峰压:(32±5)cm H2O比(31±5)cm H2O,t值分别为0.35和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 d,研究组氧合指数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213±22)比(1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1),但两组间气道峰压比较[(21±4)cm H2O比(22±5)cm 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P>0.05);(2)研究组治疗前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治疗后7 d痰细菌培养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82.4%(28/34)比47.1%(16/34),治疗7 d后痰细菌培养转阴率89.3%(25/28)比56.2%(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7和5.01,均P<0.05);(3)研究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抗生素使用时间:(9±3)d比(13±3)d、机械通气时间:(13±3)d比(17±3)d、平均ICU住院时间:(17±6)d比(2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4、5.17、4.21,均P<0.01)。结论对机械通气的卒中并发重症肺炎患者行BAL治疗,能提高氧合指数和痰标本转阴检出率、减少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及平均ICU住院时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