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其发病机制多种多样,目前较为成熟的机制有血管学说、神经元学说、炎症介质学说、神经递质学说、神经营养因子、中枢敏感化及丘脑边缘系统的激活、多巴胺能系统相关基因学说等。中医认为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滞留,阻滞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而川芎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用。基于宋金元时期治疗偏头痛用药规律,发现川芎在治疗头痛、头风、首风、偏头痛中应用频率极高。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川芎中主要成分有四甲基吡嗪(川芎嗪)、阿魏酸、挥发油、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和丁烯苯肽等烷基苯肽类化合物,并且,川芎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抑郁、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细胞保护、改善心功能等作用。综上所述,川芎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有着极大的研究前景。本文主要对川芎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作用加以分类总结,为川芎治疗偏头痛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