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电针输出波形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择期脾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18~5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瑞芬太尼组(R组)、疏密波+瑞芬太尼组(DR组)、连续波+瑞芬太尼组(CR组)和断续波+瑞芬太尼组(IR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DR组、CR组和IR组电针刺激合谷、三阴交穴,分别调节电针刺激参数:疏密波1 mA+2/15 Hz,连续波1 mA+15 Hz,断续波1 mA+15/0 Hz持续刺激1h,刺激结束后留针至手术结束。离开麻醉恢复室后,采用舒芬太尼150μg和托烷司琼8 mg行PCIA,溶于150 ml生理盐水中,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20 min,镇痛48 h,维持VAS评分<4分。当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48 h时舒适度评分和切口周围痛阈。结果 4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DR组、CR组和IR组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舒适度评分和切口周围痛阈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DR组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CR组和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R组比较,CR组和IR组舒芬太尼用量增多,补救镇痛率升高,舒适度评分和切口周围痛阈降低(P<0.05); CR组和IR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CR组和IR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密波输出电针刺激抑制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