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期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参数与Fuhrman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窦欣; 衡海艳; 陈光强*; 阳东荣; 戴晓晓; 张伟; 徐亮; 郭盛仁; 范国华
来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 39(08): 614-618.

摘要

目的探讨T1期(≤7 cm)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与其Fuhrman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T,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31例;年龄(59.1±12.7)岁(26~79岁);体重指数(24.0±2.8)kg/m2(14.3~31.6 kg/m2)。肿瘤位于左肾55例,右肾47例。根据肿瘤Fuhrman分级分为低级别组(Fuhrman 1~2级)和高级别组(Fuhrman 3~4级)。低级别组67例,男46例,女21例;年龄(59.0±13.2)岁;体重指数(24.0±2.9)kg/m2;高级别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8.8±11.8)岁;体重指数(24.2±2.7)k g/m2。测量并计算肿瘤最大径、肿瘤各期绝对强化值(TEVX)和相对强化值(REVX,X=1为动脉期,X=2为静脉期)。记录患者检查用碘总量。比较组间肿瘤最大径、肿瘤TEV1、TEV2、REV1、REV2及用碘总量的差异。使用肿瘤TEV1、TEV2、REV1、REV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肿瘤分级进行预测。结果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肿瘤TEV1[(146.1±29.1)HU与(100.2±32.1)HU]、TEV2[(98.2±22.9)HU与(75.6±25.7)HU]、REV1(1.12±0.24与0.70±0.16)、REV2(0.67±0.17与0.54±0.1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1.8±15.4)mm和(45.3±17.0)mm,用碘总量分别为(33.3±5.0)g和(34.2±4.4)g,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V1、TEV2、REV1、REV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755、0.901、0.728,其中REV1判别效能最高,最佳临界值为0.93。结论通过测量及计算T1期肾透明细胞癌各期强化参数值有助于在术前预测肿瘤的Fuhrman分级,REV1≤0.93的肿瘤更倾向于高级别(Fuhrman 3~4级)肿瘤。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