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旨在研究对预后的预测意义,以便于临床上识别高危患者,提高STEMI患者临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中心就诊的STEMI患者连续病例,观察终点为患者进入导管室前出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结果,分析MVA的发生相关因素及与hs-CRP的关系。结果:55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MVA组56例,非MVA组494例,平均年龄为(51.7±9.7)岁及(52.7±5.7)岁。入院时Killip分级MVA组与非M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后者更倾向处于Killip III、IV级(23.8%vs.5.0%,P<0.05);MVA组EF值低于非MVA组[(43.1±7.2)%vs.(59.3±8.5)%,P<0.05],LVEDD大于非MVA组[(58.3±5.2)vs.(48.6±6.72)mm,P<0.05]。MAV组入院时cTnI、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VA组(P<0.05)。应用逐步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心功能分级、EF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及hs-CRP是预测STEMI早期MV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应用ROC曲线判断预测MVA发生的最佳截点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47~0.854,P<0.001),并根据ROC曲线判断截点值为12.93,其敏感性为80. 2%,特异性为76.9%。结论:STEMI患者早期MVA失常的发生与入院时hs-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该指标对MVA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