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水平在肝母细胞瘤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宾宾; 刘翔琪; 董瑞; 董岿然*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8, 39(05): 335-339.
DOI:10.3760/cma.j.issn.0253-3006.2018.05.004

摘要

目的探究D二聚体水平在肝母细胞瘤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13年7月至2017年1月我院39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分析肝母细胞瘤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有无明显差异;分析化疗后AFP水平明显下降的患儿中化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是否有明显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PRETEXT分级中是否有差异;以及D二聚体水平在肝母细胞瘤和良性肝肿瘤中有无明显差异。并对化疗前D二聚体和AFP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RETEXTⅣ期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期的患儿(P=0.048);PRETEXTⅢ、Ⅳ期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儿(P=0.011);化疗后AFP水平明显下降的患儿中化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有明显差异(P<0.001);肝母细胞瘤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P=0.010);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性别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年龄段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龄比<12个月龄,P=0.646)。化疗前D二聚体水平和AFP水平呈正相关(r=0.340,P=0.034)。结论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高危因素之一,D二聚体水平测定方便、快捷,可快速应用于临床。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