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南京市近年职业性噪声聋申请者的诊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水平及有效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3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222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数值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性噪声聋的危险因素。结果 222名申请者中诊断职业性噪声聋33例,占14.86%。未达到诊断分级标准、伪聋或夸大聋是未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原因。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比率有随着接噪工龄、工作场所8 h等效噪声强度(LEX,8 h)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01、0.006);无职业健康监护组、无耳塞防护组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的比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因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噪工龄≥20年(OR=3.806,95%CI:1.177~12.305)、LEX,8 h≥90 dB(OR=2.666,95%CI:1.034~6.874)、无职业健康监护(OR=6.586,95%CI:2.359~18.386)及无耳塞防护(OR=5.106,95%CI:1.811~14.390)是职业性噪声聋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诊断医师应不断提高自己鉴别诊断的能力,高度重视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与接噪工龄、接噪强度、有无职业健康监护和耳塞防护等多因素相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